近日,南方某媒體的一篇報道引發了各主流網絡媒體的轉載,報道披露了某些政府類網站的改版和建設費用過高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質疑。其中北京中軟宏大
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標的620萬元中國工會網擴建項目一期工程(網站改版、內容管理、站內檢索、統計分析)和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標的3520萬元網絡孔子學院網站運營服務項目更是引發了業內和部分網友的各種猜測。之所以會這樣,一來是因為中標的價格偏高(根據公開的發標方的要求),二來是中標方的資質以及與發標方間的微妙關系。不管怎樣,在事實被澄清之前,一切都是猜測。
不過,綜觀目前政府類網站,動輒花費上百萬建設費用的現象還是存在的。當然這之中不排除有的政府類網站確實是本身規模較大,功能性要求較高的,但以建設政府類網站為由頭,違規或者違法操作的也大有人在。那么在互聯網應用日益發展普及,政府借助互聯網來行使部分職能已經是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如何在政府類網站建設中(包括發標、投標、標的評審等)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下,完善流程、加強監管以減少其中可能發生的有礙公平、公正原則的違規或者違法操作對于政府類網站的建設,甚至是職能能否完全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例如針對上述媒體曝光的兩個政府類
網站建設費用過高(有的網友稱之為“天價”網站)的質疑,就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些不透明和不合理的因素,也這是這些才引發了人們的懷疑和爭論。既然如此,那么相關的部門是否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因為畢竟事情的蹊蹺之處已經被披露,并廣為傳播,雖然只是人們根據一些事實的猜測,但早出來總比晚出來要好。但從目前看,似乎筆者沒有看到這些,相反,與此相關的某個中標方的官方網站今天已經不能登陸了。
此外,通過此次事件,在未來有關政府類網站建設過程中,我們的相關部門是否應該針對網站行使功能的不同行業來制訂一些相應地建設費用標準,即根據需要,規定政府類網站建設費用的上限,這樣可以至少從某種程度上杜絕今天這樣的被人們稱之為“天價”網站的出現。其次,對于投標和審核過程中所謂的專家審核組的人選,是否也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來予以推薦,最大限度地降低審核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第三對于確實是需求所致,建設費用超出制訂標準的,可以以聽證或者其他可見的公開的形式予以討論通過。畢竟隨著政府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將更多職能通過互聯網予以實施,作為實施功能的網站平臺的規模有可能很大,而這樣做,既可以避免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也更具有公開和公正性。第四就是我們與《政府采購法》相關條款的執行和監管力度仍有待加強。例如還是這次曝光的事件中,據稱就明顯存在違反《政府采購法》的現象存在,既然存在,為何還能順利過關,這恐怕也是業內和網民質疑的原因之一,更是我們相關部門引以為戒和認真思考的。
不管最終的事實與猜測會有多大的差距,這次曝光的所謂政府類“天價”網站背后的隱憂還是存在的。也許正是這些為我們所忽略的隱憂,讓某些人或者利益集團有了可乘之機。但作為代表政府形象和行使職能的網站,在初始的建設這一環節就失去民眾的信任,那在其未來的運轉效率和公正性也必然會大打折扣,而這完全有悖于我們政府的良好初衷。